两(liang)极分化愈加明显 LED行业从价格战转向(xiang)价(jia)值战
2023-11-03
在满城尽言“涨价潮”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跳出涨(zhang)价看(kan)涨价,如果LED企(qi)业都(dou)在忙着关注降价或(huo)是(shi)涨价(jia),那么谁去关心产品的品质?如果企业的产品仅仅(jin)依赖(lai)于原材料(liao)的成(cheng)本,那(na)产品的“价值”又(you)在哪(na)里?
2016年以来,随(sui)着制造行业原材料成本(ben)的上涨,“涨价”成为(wei)各行业的热词,LED也不例外。特别(bie)是自下半年以来,随着线路板、金线等原材料的连(lian)续大幅上涨,以及人(ren)工、房(fang)租成本的增(zeng)加,LED封装及下游应用领域迎来了从未有(you)过的“涨价潮”。
在2016年最后一个月的开局之时,包括鸿利、国星、斯迈得、兆驰、旭宇等在内的几大封装厂集(ji)体(ti)提价,成为业界关注的(de)焦点。一边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(liao)及人工成本,另一边则是竞(jing)争愈发激烈的红海市场,在成本和竞争双重重(zhong)压(ya)下,涨价则成(cheng)为了LED企业最(zui)无奈(nai)却(que)又最迫切的(de)选择。
是主动出击还是行(xing)业倒逼?
事实上,从今年5月份开始,LED就掀起了“涨价潮”,但(dan)第一轮的涨(zhang)价(jia)最先是从(cong)芯(xin)片领域开始的,从晶电打响涨价的第一(yi)枪开始,截至目前LED行业(ye)已经发起了四轮(lun)涨价潮。涨价范围则包括上游的芯片、支架、灯珠、晶片(pian)、包装材料、铝基板等原(yuan)材料,中游的封装企业以及下游(you)的显示屏甚至部分照明企业,涨价范围多集(ji)中在5%—15%之间(jian)。
不过,前三次的(de)涨价仅限于芯片及显示屏(ping)RGB领域。犹记得当时不少业内人士预言(yan),涨(zhang)价不可能波及到照明领域,而如今,随着年底这一波异常凶猛的涨价潮,LED全(quan)行业都被卷入“涨价潮”中,原(yuan)本微博的利润,已经被原材(cai)料(liao)价格上涨彻(che)底侵蚀。
各家企(qi)业发布的(de)涨价公告函中,给出的(de)理由(you)也无一例外都(dou)是(shi)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涨导致。但涨价真的是企业最后一根(gen)救命稻草吗?
鸿利智汇副总经(jing)理王高阳就此次涨价事件表示,“为(wei)了企业良性发展,合(he)理的利润空间是必(bi)要条(tiao)件,原材料涨价(jia)后,我(wo)们主要通(tong)过两条路径(jing)来维持企业的正常(chang)运转,第一,内部消化,通过不断的提升工艺、技术(shu)水平、效率,来加强产出比率,即使用同等比(bi)例物料(liao)的前提(ti)下,有更多符合行业标准(zhun)的产(chan)品产出;第二(er),外部助力。”
纵观LED发展的几(ji)十年中,如(ru)此大范围的(de)“涨价潮”无(wu)疑是(shi)第(di)一次出现。斯(si)迈得半导体营销总监张(zhang)路(lu)华认为,对于封装(zhuang)企业来说,这一轮的涨价既是行业倒(dao)逼所致,也是企业主动出击的一种策略。一方面,原材料涨(zhang)价已经超出厂商所能承受的范围,企业需要通过涨价的手段来保证产品的品质;而另一方面,行业需要(yao)回到理性(xing)竞(jing)争层面,而(er)主动涨价无疑(yi)是一个良好的开(kai)端。
“我们在今(jin)年下半年(nian)陆续收到了很多材料涨价的(de)通知,12月份(fen)是一个爆发点。我(wo)们(men)之前一直致力于通过供应链的管理来降低(di)成本(ben),达到器件(jian)不涨价的目(mu)的。但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,我们必须要保证(zheng)产品的良好品质。”张路华表示。
然而(er),分析师储于超却指出,这波LED涨价(jia)风潮只是企业对于原材料涨价的应对之策,对厂商的实质获利帮助有限(xian),因此多(duo)数LED厂商(shang)正积极思(si)考(kao)转型策略,加速转进利基市场。
两极分化愈加明显
当面临成本上升时,大企业尚且难以承受,更遑论小企(qi)。如今,LED产业已经(jing)日渐走向成熟,竞争也由最初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规模与技术(shu)的较量。据(ju)相关调研机构数据显示,2017年芯片、封(feng)装器件价格在短(duan)期内仍(reng)然有上涨空间,但随着产品性价(jia)比的进一步(bu)提升,上涨空间并不大。预计全球LED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16年的10%左右降至2020年的不足5%。
市场增速的放缓也将加速行业的洗牌。今年以来,LED行业两(liang)极分化趋势已经愈(yu)加明显。一边是通用照明及常规产品的市(shi)场集中化的向大企业靠拢,中小(xiao)型企业的(de)数量日趋减少;另一边是为了跟大(da)企业差异化竞争,开始抢(qiang)占高毛利市场的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。
对此,木林森执行总经理林纪良也表示,LED上游(you)和中游产值大幅度(du)增长的机会不大,但市场份额会相对(dui)集中,部分企业在扩产的时候要慎重(zhong)。
从已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可(ke)以看到,在LED外延芯片(pian)环节,以三安光电、华灿光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业绩仍保持稳定增长(zhang);LED封装环节,以木林(lin)森、鸿(hong)利智汇、国星光电为代表的封装大厂,前三季(ji)度均(jun)呈现出增收增利的(de)局面。